《名聲Ruhm》這本書很薄,卻讓我看的很.暢.快。全書只有九章,每章的故事都不一樣,但是主題與隱喻始終環環相扣。從第一章「聲音」開始,艾布凌的「手機響了」,開啟整段通話(整本書的故事)。接下來的篇章雖然都由不同主角出演,卻在每個角色出現時彰顯整個故事的連貫性。到了最終章「身陷險境」的手機鈴聲響起,伊莉莎白並不搭理做為一整段通話的結束。 丹尼爾.凱曼在故事中創造了很多面象。
羅莎莉從現實沒入故事中,再從故事中與作者互動,最後竟跳脫作者掌握,從故事裡活出自己的人生。
拉夫.譚納當了幾十年的演員,他活過各式各樣的人生,卻從沒活過「自己」;當努力的一切逐漸遠離,他才體認到現在是開始扮演好自己的最佳時刻。
全世界暢銷的勵志小說家,鼓舞生命的背後卻興起一絲反叛的念頭;舉槍的那一刻,他腦裡在想什麼?
外遇的主管在謊言與真實的兩面交錯,卻在彼此之間的交集點感到無比刺激;貧乏無味的生活,似乎在最後以一齣轟動的結尾拉下布幕。
不想被寫進虛擬故事的伊莉莎白,反到頭來變成故事中的主角。到底她對話的人是真實存在,還是靈魂遊走虛實,為的是讓本書劃下句點? 從科技面來看,作者讓虛假與模糊地帶硬生生拉住現實,透過「手機」直接對話。也因此,手機科技截斷了兩個世界,當我們接起手機時,現實與虛幻的兩端瞬間連接在一塊。生命意義的開啟在雙方搭上線的那一刻開始。通話的當下是一個宇宙,通話的兩端在電磁波之間遊走,話語的真實性消卻在真空裡,我所傳遞的訊息到底是真是假?你所聽到的訊息是從現實來的?還是另一個宇宙的聲音? 另外,網路的影響讓現實生活的人多了一層偽裝的平台。科技的進步帶給文明人莫大的助益,但是網路所構築的宇宙,在平行世界裡,該不會是另一種現實人生?而我們所過的人生,在多維空間裡,會不會也是網路平台交織成的 0110排列?
『這是一個圖像的時代、充滿節奏噪音、神秘混沌時代,特別是在永恆的現在之中――――這個充滿宗教意味的概念,如今卻因為科技的力量而成真。』--《名聲Ruhm》第二章 陷入危機--
NOKIA的「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或許可以改成「人性的偽裝來自於科技」。因為科技的主題帶入整本書虛虛實實的情節,也因此「欺騙」、「謊言」、「虛假」、「角色扮演」、「秘密」等等間接卻又直接的意義也無時無刻穿插其中。
「名聲」為標題有些諷刺。人的一生都在維護自己的名譽,所以才會有秘密。名聲對一個人來說何其重要,沒有一個人會完全暴露在社會上讓眾人看個精光。就在此時,看文章的人心裡有些秘密、從我身旁經過的人也有秘密、丹尼爾凱曼隱瞞了些事情、出版社不透露試閱心得可以節省多少網路行銷費用、我們都不知道現在躺在床上的另一半是不是正在精神外遇。所以,我們要掩飾。我們用手機進行秘密對話,也利用手機撒謊。利用網路漫談宣言或塑造假象。類似的情況發生在每一毫秒,天天都有人因為科技而受騙,天天都有人利用科技來騙人。我MSN密你:該洗澡了。其實我只是懶得再跟你說話;手機沙沙聲很吵,通訊很差,那其實是水聲,我正要洗去另一個女人留在我身上的味道:寶貝,乖,我很快就會回家,收訊不良,待會打給你。
因為人性的偽裝來自於科技,而科技雖然實際存在,其意義卻也十分抽象。也難怪《名聲Ruhm》整本書的雰圍圍繞在迷霧的氣氛中,讓人搞不清楚哪裡是真哪裡是假。不過,書中也會點醒讀者:對於人生的抉擇,掌控在自己。
第三章與第八章皆出現了一位神秘的車伕。羅莎莉面對生死關頭,車伕出現了;外遇的主管面對兩個女人,車伕出現,狠狠敲了他一筆良心車資後,讓他做出抉擇。或許這個角色的重要性只能在這兩個章節裡看出來,但這個概念應該也化作其他形式,隱藏在各章節中吧?
以前看過某位作家說過類似的話:「故事創造出來後,裡面的主角與後續的發展,都不是我能掌控的。」這似乎映證了羅莎莉在第三章的發展,也映證了讀者看本書的各種心得。
《名聲Ruhm》裡除了對科技的反諷之外,我認為也參雜作者「私」的部分。他或許想藉由故事告訴我們某些事,也想提醒讀者:與作家最好的互動,就是閱讀他的作品。但讀者會不會發了瘋的把自己幻化成書中人物,這就不得而知了。
個人喜好來看,一部奇幻小說的好壞與否在於劇情。尤其又以劇情的張力與複雜度最吸引我。這本布蘭特‧威克斯(Brent Weeks)的《夜天使1:黯影之途》(The Way of Shadows)就劇情的張力來說還算不錯,複雜度就少了那麼一些。
本書在起頭時很難專注,並不是因為作者自己宣稱的黑暗開頭(我並不認為起頭有多黑,這在貧民區其實挺常見的),而是敘述的手法很跳TONE。敘事的功力感覺沒有很成熟。作者或許想在起頭就把他的「大格局多人角度」介紹出來,但循序漸進的方式應該比較適合這本書的步調。到前中段時就比較有吸引力,主角阿索斯與朋友之間的事件、學習暗殺的過程…等等。這裡的鋪陳比較合理,時間點的安排比較順;也很平均地交代次要角色的戲份。是我認為最好看的部分。後段就顯得有點空虛。雖然這裡有「看似複雜」的王宮鬥爭,但是情節交錯太過雜亂,仔細去想會發現漏洞頗多。師徒之間的互動弔詭,不曉得作者要表達什麼,就算到了結局,也只是:「啊?就這樣喔?」的感覺。
大體來說優缺點都有。以奇幻小說的角度來看,作者的創意不算新穎,卻擁有突破奇幻小說界線的企圖心。若以現在很紅的「輕小說」角度來看,就會是一本很成功的小說。
吐嘈請往這裡看:http://loveadumi.pixnet.net/blog/post/30715284
會看這本書純粹是「剛好」。 因為跟老博買書時「剛好」看到了他的介紹,然後我結帳時「剛好」差個幾百塊,也「剛好」想看些奇幻小說,又「剛好」喜歡看跟書有關的故事,價錢一看,「剛好」是我能合理應付範圍,所以我就買下來了。 看完之後只能說我太愛這個偶然的「剛好」了!這本書讓讀者全身都沈浸在奇幻世界裡,到結束時會不自覺地大喊:「他(指作者)一定被奧母流灌全身!」
「奧母」是作者發明出來的詞彙,意即「靈感」。當作家文思泉湧時,必定是奧母流灌全身之時。同樣的,讀者在拜讀好的作品時,若對此作品心懷佩服與崇敬,甚至覺得好看到欲罷不能,也是因為感受到作者的奧母能量。我在看完此書的瞬間馬上感受到。才會脫口而出那句話。因為真的太˙好˙看˙了!
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上看到:好的小說不會從頭到尾精彩。可是這本小說不僅好,還從頭到尾精彩。這麼說可能很含糊籠統,要不就是我覺得他每個橋段都很「棒」。作者在故事內大量設定了一些查莫寧世界的作家與作品,還架空出了一整個書鄉市的地底世界系統。為了讓我們瞭解他所創造出來的「生靈」(指地底世界的生物),還畫上了可愛的插圖。他的想像豐富卻不會讓故事的鋪陳太過跳躍;而作者也維繫了奇幻小說的傳統「不合理」,讓整本書環繞在完完全全的幻想之中。你不會去想到:「這怎麼可能嘛~」或是「我的天呀也太誇張」,因為這整本小說本身就是一個奇幻的熔爐、本身就該不合理。閱讀時彷彿整個人都被吸引進查莫寧世界一般,隨著主人翁傳說雕龍一起探勘書鄉市的秘密。讀到欲罷不能,想看到結尾卻也不希望他結束。
真要說本書的缺點,應該說是讀者的缺點,因為我們不懂德文,所以在音韻方面無法去體會原文的意境。作者在書中寫了很多很有趣的詩,雖然譯者很努力的翻了出來,但「詩」這種東西本來就該看原文,就像唐詩宋詞一樣,翻成英文或其他文體一定會失了原本的味道。這是一點小小的遺憾,而且還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創作動機方面,作者說他寫這本書的契機是因為逛了美國的二手書店。為什麼舊書的魅力會比一本新出的書還要迷人呢?這邊引用《托爾金的袍子-一個珍本書商的私密告白》楔子:「一部作品付梓出版,其實是眾人共同的心血結晶,雖然最後僅由作者一人掛名。書籍自有其身世、來歷,考察他們的前世今生,往往頗具啟發性。」世界知名的畫作總是已死之人所畫,人類又往往在死後才會得到尊重。書本反應了「人」,也收藏了「故事」。也因此作者將被人所遺忘的舊書(亦或是二手書)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蟄夢書。被人所遺忘的書就像怨靈,無法被人瞭解,卻藏有一肚子的故事。本書的後半也呼應整個概念,那個紙夸父雖是一個妖怪,卻也是一本書,這本書包含著許許多多的故事。而這整個故事,就等待著傳說雕龍去發掘他、閱讀他、瞭解他。
作者故意強調這整篇故事都是傳說雕龍所寫,他只是個譯者。而這篇故事則是節錄自傳說雕龍戲爾得袞斯特處女作《一個多愁善感的詩龍的旅遊回憶》(共二十五卷)裡第一卷的其中兩章而已。這不僅可以將本書的漏洞加以修正(可以說成是因為節錄的關係),又還能推出續作!(還有二十四卷又N章可以翻譯)
閱讀奇幻小說就是要讓腦子充滿無限的幻想,不僅看書時心情輕鬆,也不用去在乎文學性的問題。日本推理大師橫溝正史曾說:「小說是寫給大眾看的,文學是寫給自己看的」。我在《夢書之城》看到了想像力的無限與荒誕的可愛,更期待他推出下一集!讓大家重新感受奧母的流灌吧!
《時空旅行社》的書名乍看之下會想到未來的遠景,尤其是充滿著機器人與飛天交通工具交雜而成的都市。不過本書描寫的是另一種科幻的風味,那就是近世的人類對科學與科技的抽象概況。Felix J. Palma把《時光機器》的原作者Herbert George Wells(喬治.威爾斯)徹底拿來「運用」,藉著威爾斯對未來的預言轉變成自己架構出的「近世科幻」。故事的時空背景為19世紀的倫敦,當時工業革命帶動全球發展。霧都的迷離魔幻、詭譎與戰慄,在科技帶給人們便利後,前腳所經歷的未開化生活與後腳踏入的便利時代造成了矛盾與衝突的過渡,產生了許許多多的謎團,也對現代的影響無遠弗屆。
全書總共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敘述主角安德魯.赫林頓深愛的女子瑪莉遭開膛手傑克虐殺。安德魯原想殉情以示,卻在表哥的勸說之下打算「回到過去」拯救瑪莉。於是表兄弟找上了威爾斯,期待他能使用時光機器讓時間回溯到瑪莉死前的那一刻。
第二部則是「穆雷時空旅行社」的主力演員湯姆假扮的德瑞克.薛克頓將軍與克萊兒.哈格蒂的浪漫愛情故事。克萊兒是個對愛情充滿浪漫情愫的少女,但是她的前衛思考與當時的觀念相衝,讓她在社交圈中顯得格格不入。一次因緣際會下克萊兒到了2000年旅遊,碰上了率領人類與機器人大軍奮戰的薛克頓將軍。克萊兒對薛克頓一見鍾情,卻不知時空旅行與將軍的身份都是一場騙局。而湯姆為了不讓克萊兒尋短,遂找上威爾斯代勞,書寫一封封穿越時空的情書。
第三部的主角回到威爾斯身上,這次他碰上的可不是大規模的騙局,而是一場煞有其事的時空冒險。時光客跑到威爾斯的年代犯下殺人案,為的是誘出三位著名的小說家,盜取他們的作品。威爾斯便是其中一人。這次事件謎團重重,不僅犯人的手法前所未見,留下的預言更是讓威爾斯心驚膽跳。在他猶豫著下一步的同時,另一個威爾斯捎來了一封信…
時間與空間的錯置概念常會出現在電影、小說、漫畫。若是對這類題材很有興趣的讀者,不可避免地「通常」都會是個對未來著迷的科幻迷。只不過本書從頭到尾反將所有讀者一軍。作者寫道:「如果時間的洪流沒有淹沒小說(此指《時光機器》),被2000年之後的讀者閱讀,就沒有什麼秘密可言,因為事實已揭穿了故事的未來。但這意味著作者不能在小說裡描繪一個對現在來說已經過去的未來?」
也就是說,過去的事對我們現代人來講是書本上、歷史上的事件,但並不代表過去的那些場景沒有未來。作者更提到平行世界的時空意象:我們活著的世界無法經由時空跳躍而改變,但是微小的變化都能造成另一個平行世界的產生,延續不一樣的未來。
在一、二部的內容裡並未多加著墨時空的抽象概念,但經由簡單的故事敘述,從第一部帶出平行世界的觀點,第二部則巧妙運用「時間點」的分割,讓愛情的萌芽「倒吃甘蔗」,合理促成一段「先上車後補票」的偉大愛情。第三部進入重點,配合邏輯思維「透視」時間,繼續強調時空跳躍的剎那將會影響後續的發展。
那麼倒吃甘蔗回來看這本書,會發現作者的題材皆取用目前最夯的材料,像是永不退燒的萬年懸案開膛手傑克、時空的分離造成的淒美戀愛、加上科幻又略帶美式英雄超能力的懸疑推理,可說是囊括了故事題材的金三角,只差沒出現吸血鬼。但正是因為時間物理的艱澀難懂,才能讓作者在書中恣意扯出一連串的概念,卻又無從抓出破綻;後頭的結局也導向哲學式的不知所云,在邏輯上卻也無法反駁。
較為無力的內容反倒是書中的「通篇大論」。那些花了大篇幅描寫的故事似乎有些「佔版面」的嫌疑。「穆雷時空旅行社」裡胡扯又誇大的劇本,其必要性在我看來不是那麼重要,但作者卻描寫了相當多的版面。或許是作者將那個平行年代的「未來」加以改造後,其世界的公元2000年走向也會如同書中所說,變成機器人與人類大戰的未來吧?唉,我也不知所云了。